非洲一個叫岡比亞的國家無預警地宣佈和臺灣“斷交”,這在臺灣可是大事一件!
  自2008年以來,兩岸達成默契,不在“邦交”上較勁,臺灣一直得以維持非洲和拉丁美洲20幾個國家的“邦交”。這一次,大陸不出手,岡比亞總統表示出於“國家利益”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代表,斷絕和臺灣的“邦交”,有點無情,有點不給臺灣面子,但怎麼辦呢?事實如此,按照星雲大師的指點,必須面對、接受、放下。
  雖然中國人是喜聚不喜散,是講人情要面子,覺得“斷了”總是壞消息,但是,事情的關鍵真不在“斷交”,少一個岡比亞,多一個岡比亞,對於臺灣人民的福祉、對於臺灣的國際空間有那麼重要嗎?今年臺灣的“外交”預算是近年來最少的,也達242億新臺幣,這筆錢就是用來維持“邦交”,說“維持”是客氣的,說破了就是買。老百姓都知道買來的朋友靠不住,花錢辦不成“邦交”,這就是現實,必須面對。
  兩岸在國際上爭了幾十年的中國代表權,誰都為這場爭奪戰付出了代價。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票成為聯合國成員,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,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,在國際上中國的代表地位已是不爭的現實,對此,臺灣也得面對和接受。為了政治動員,臺灣發動過“重返聯合國”的運動,但就連發動者自己心裡也明白“做不到就是做不到”,一場游戲而已。
  此時再在“邦交”上打轉就是“放不下”了。道理擺在那裡,既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,再出來一個“中華民國”,在國際上就是兩個中國,這連臺灣自己的法理都說不過去,硬要撐著幾十年前的面子和思維於事無補。此時關鍵不在如何應對岡比亞“斷交”,而是兩岸人坐下來談談這個僵局如何破解。兩岸鐵幕打開了30多年,交手不只一回,臺灣應該承認大陸對於臺灣是講理的善意的。臺灣的政治定位不解決,光靠著“中華民國”的牌子去國際上闖關是闖不過去的,也是所有炎黃子孫不樂見的。
  這次岡比亞和臺灣“斷交”,連臺灣人自己都知道賬不能算到大陸頭上,那該算到誰頭上呢?關鍵在哪裡呢?是一個思考的機會。
  (陳曉星,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記者,海外網專欄作者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28gulh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